“牌出多門”茫然路人 人大代表建議規范交通標識牌
新聞速讀
道路暢通的同時,許多市民發現路牌越來越不規范。“牌出多門”現象讓很多本地和外地的人成了路盲。
二環快速暢通、三環閉合即將完成,道路暢通的同時,許多市民發現自己不會“走路”了,外地來昆明的駕車人更是不認路了,而“路盲”的出現與路牌不規范密切相關。而記者了解到,我市路牌分別由省交通廳、市交警支隊、三個開發(度假)區和縣(市)區、旅游、民政局及道路建設部門管理,“牌出多門”是路牌不夠規范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,城區路標越來越規范,目前城區路牌基本都換成藍底白字,部分指示牌上還新增了指北針和到達下一目標的公里數。但也的卻存在許多令人費解的路標。今天,省、市人大代表童吉仁、李興芝、王昆建、鄒康、楊偉、趙京麗聯名持證視察了昆明主城區道路交通標牌設置與維護情況。
東三環岔口的標志牌費解
人大代表實地察看了從石林方向進入昆明城區的東三環岔口,只見藍色標牌上書寫著四個地名,分別是貴昆公路、菊花立交,彩云北路、東三環,左下角有個方框,內書“昆明市區、呈貢新區”。
面對這個標牌,童吉仁代表認為十分費解,他說,作為在昆明生活了幾十年的市民,應該對昆明城很熟悉,但看了這個標牌,我卻不知道怎么走才是距離自己的目標近的。李興芝說,我以為是我們女的不識路,所以看不懂標識牌,問了許多男性,他們也不明白,這說明標志牌不夠清晰。還有我們十分不解的文字表達法,如:一條路上的路標分別書寫著:昆明城區、昆明市區、昆明主城區,這三種提法是不是都指一個范圍?如果是一個范圍,能否使用一個名稱,以免誤解。如果不是一個范圍,是不是應該讓市民知曉這個基本常識。
7200多塊標牌維護經費短缺
據市公安局副局長杜俊超介紹,截止去年底,昆明市共有交通標識牌10074塊,其中由市級財政出資維護的有7220塊,管理權限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,市級財政每年撥付道路設施維護經費僅20萬元,這20萬元經費要承擔城區2000公里隔離欄、500公里標線、386個信號燈、7200塊標牌的維護,而按照國家標準,每年對這些設施的維護經費需要1000萬元,其經費缺口巨大,交警部門不得不常常拖欠工程款。
市交警支隊設施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市民常見的隔離欄、信號燈、標牌損壞了很長時間都沒有修復的問題,都是源于經費的嚴重短缺。同時,交通設施遭人為破壞以及被盜的問題經常發生。據交警部門介紹,這種現象在城郊結合部較為突出;還有一些單位和個人為了方便,故意破壞隔離護欄,將有關禁令標志拆除或轉向等現象也是時有發生。
代表在實地察看后建議:昆明道路標牌要進一步規范,交警部門要嚴把標識牌制作關;道路名稱和規范的文字應由專業部門審定;城市交通設施的維護經費要大幅增加;交警部門要認真研究目前可以盡快加以解決的問題,并且在交通道路設施的保護上嚴格執法。